“白宫”故事 | 一张老照片,让摄影师游走中国各地拍摄了100多座“白宫”式建筑
摄影师吴国勇新作《中国“白宫”》由「风面影像空间」主理人罗大卫策展,展览以照片、视频和装置视觉文本方式,呈现了中国各地100多座模仿美国国会大厦的建筑和相关故事,是吴国勇近两年游走中国各地进行田野式考察、拍摄积累的一次集中展示。 ■ “白宫”故事 一张老照片,让摄影师游走中国各地 拍摄了100多座“白宫”式建筑 图文 | 吴国勇 (本文有节选) ▲ 摄影师,1995 2019年秋天,我无意翻出一张老照片,那是1995年在深圳世界之窗景区的留影,背景里美国国会山与总统山同框出镜,很是魔幻。 对我来说,1992年是个特别的年份。这年春天,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我也在这年秋天从内地辞职跑到了深圳,成了“弄潮儿”的一员。第二年,深圳世界之窗开业,那些世界著名地标微缩景观,曾让没出过国门的中国人大开眼界。 20多年时间把我的模样消磨得已面目全非,我也从工程师身份摇身变为了一名自由摄影师。而更大的变化是,中国在这几十年间从一个贫穷国一跃成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我被裹挟进时代的洪流里跌跌撞撞地一路前行,对有幸遇到改革开放这个伟大的时代充满感激。 然而到了2019年,事情悄然发生变化。特朗普政府执意发动中美贸易战,中美关系随之陷入冰点,打开了的中国国门有被一种强大的力量给重新关闭的可能。 对此我满心忧虑,很想用影像记录点什么。老照片的重现让我决定去全国各地寻找拍摄这种仿“美国国会大厦”的建筑。 ▲ 深圳世界之窗微缩景观,1993年投入运营 此后一年多时间里,我游走在中国各地,寻找拍摄到100多座这种建筑。在中国,这类建筑其实很多。各级政府大楼、法院大楼、学校、医院、酒店以及私人别墅,都能看到“白宫”的影子,蔚为壮观。这些“白宫”式建筑都是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近40年内建起来的。反映出在打开国门后的改革开放时代,中美之间在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变得宽松,上至政府官员,下到平民百姓,对“白宫”所代表的美国文化普遍存在的亲近和包容。也显示打开国门面向世界的中国人,是如何想象权力和财富的。而美国无疑是这种想象的重要源泉。 只是中国老百姓大多分辨不出白宫和国会山的区别,把这类建筑统称为“白宫”。这个现象非常有趣。对美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认知似乎广泛存在于中国普通民众的心中。 ▲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大楼,1998年左右建成使用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大楼是经典的中国“白宫”式建筑,其建筑细节与质量与这个国际大都市相得益彰。 与美国国会大厦相比,它们都有白色的外墙、严格对称符合黄金比例的三段式外立面,巨大的圆形穹顶、罗马柱三角门楣,以及华丽精致的装饰细节所构成。不同之处主要是使用材质的差异:钢筋混凝土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建筑成本,使得仿造美国国会大厦这种白色大理石石质结构的建筑并不一定要花太多的钱。只不过国会山穹顶上的自由女神青铜雕像往往被拿掉或用其它形象代替了。 学校的国际范 ▲ 各地校园里的“白宫”式建筑 “白宫”式建筑也多出现在大学校园里。近几十年间,中国的大学急剧扩张,求新求奇之风盛行,“白宫”式大楼往往成了校方最直接的选择。其中多为外语学校、经(外)贸学院、国际学院以及独立学院。这些建筑分别是学校的图书馆、教学楼、实验大楼、行政楼,都成了学校的标志。 ▲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慧宇楼,2012年左右建成使用 该校学生很为这座“小白宫”倾倒,纷纷在网上晒图表达他们的喜欢或记忆。摄影师拍摄时,新冠疫情在中国稍微缓和,学校刚刚复课。进出校门严格控制,快递堆满了校门口一个指定的区域。 ▲ 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校区,2017年左右建成使用 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校区几幢西式风格的建筑都酷似美国国会大厦。这所新校园也被戏称为“皇家”农业大学。 ▲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实验大楼,2005年左右建成使用 这所学校除了“白宫”造型的建筑,还有金字塔、斯芬克斯像、希腊众神像、凯旋门等世界著名地标的副本。该校校长回应社会关注时曾解释到:希望透过这些建筑,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世界文化。并把学校办成“国际文化大学”,把校园变成“展开的百科全书”。 财富的修罗场 ▲ 各地商业性“白宫”建筑 企业对于“白宫”也是趋之如骛,率性而张扬地表达了企业家们各自的爱好与个性。这些“白宫”的命运各有不同,有的气势恢宏,生意火爆;有的苟延残喘,勉力挣扎;还有一些自多年前建成就一直没有投入使用,残破不堪,徒有其表,成了名副其实的“烂尾楼”。 ▲ 广州番禺丽江明珠酒店,1995年左右建成开业 很多酒店选用了白宫的造型,希望以其高大上的形制,吸引更多的客人。广州番禺这家酒店英文名称就叫White Palace Hotel,曾是当地的地标,辉煌一时。如今已负债累累,面临着被拍卖的命运。 ▲ 翡翠庄园售楼处,河南洛阳,2019年投入使用 这是内地三线城市郊区一个楼盘的售楼处。这个楼盘2019年新品开盘价格是每平米8000元人民币。 ▲ 花果园白宫,贵州贵阳,2015年建成使用 花果园住宅区占地6000亩,总建筑面积达到560万平方米,号称贵阳第一大盘。这栋建筑是开发商自建自用的配套设施,有贵阳“白宫”之称。美国国会大厦的建筑元素充斥其间,富丽堂皇。 ▲ 恒大名都酒店,湖北襄阳,现已停工 这是中国有名的地产公司恒大集团一个地产项目的组成部分。2021年,恒大集团曝出负债高达1.95万亿人民币的消息,公司陷入困境,这座在建的“白宫”式酒店也旋即停工。 ▲ 庙山白宫,湖北武汉,2005年建成,但一直未正常投入使用 这家白宫式建筑的主人是一位民营企业家,自建成十余年未装修正式投入使用,米黄色斑驳的外墙已显破败。大门上的广告布写着:庙山白宫,9块9洗车、99元保养、99元油漆。价格美丽,底价修车。正品配件,假一赔十。 ▲ 河南伊川龙门湾酒厂,2015年左右建成使用 麦田里的这处“白宫”是河南某乡镇的一个酒厂。穹顶上伫立着的是这家酒厂的一款酒瓶造型。 个性的“伊甸园” ▲ 浙江平湖原茉织华集团办公大楼,2008年左右建成使用 浙江平湖这家公司办公楼彰显出企业家的野心,白宫顶端的雕像刻意用公司创始人的形象代替了自由女神像。公开资料显示,当年这位企业家曾和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会见,当他将印有这座“白宫”的名片递给小布什时,令小布什大吃一惊。 ▲ 海南琼海农民许宁私人别墅,2010年投入使用 有钱人选择“白宫”样式建造自己的私人住宅也很风行。许宁是海南琼海市中原镇牛眠岭村地地道道的农民,子承父业靠种植槟榔和橡胶为生。他对我说:“我觉得这个造型好看,就决定盖这样的房子。我们农村人盖房子哪里用图纸啊?看着照片就可以慢慢盖起来。自己家房子盖怎么样都好啊,没什么关系的。我就喜欢这房子就盖这个房子,那里管美国啊白宫啊什么的!我都没有去过美国...” 这座“白宫”让许宁成了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网红。而他的网名就叫“白宫农民”。 ▲ 安徽阜阳某酒厂厂区里的公共厕所,2012年左右投入使用 这是安徽一个酒厂厂区里的公共厕所。酒厂的负责人说,为了让客户对公司有一个好印象,公司改造建设了这个高档厕所,希望透过新颖的建筑风格,达到宣传的目的。 或割裂或融合的未来 ▲ 郑州西亚斯国际学院行政楼,2004年左右建成使用 郑州西亚斯国际学院是一家中外合办民营大学,其行政楼校外一面采用了中国天安门城楼的建筑元素。校内一面则采用了美国“白宫”的建筑元素。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十分独特。 ▲ 原北京吉利学院,现北京大学昌平校区图书馆 这座“白宫”形制的图书馆原是北京吉利学院的标志性建筑。曾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的黄金时段中亮相,因而声名大噪。2019年底,吉利学院迁址四川成都。这处校园被北京大学接收,成了北京大学昌平校区。北大进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摘掉了“白宫”图书馆的帽子,据说是要铲除“白宫”符号所代表的民营学校色彩。 石家庄这处由民间投资的文创园规划占地3100亩,总投资50亿,可谓是雄心勃勃。2013年开始建设,现早已停工。园区中最醒目的是这座由中国祈年殿和美国白宫无缝对接的复合建筑,号称是全球独一无二,举世无双。孤寂地守望着荒芜的园区。 是割裂或是融合,这世界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矛盾,波谲云诡,激变不拘。 矗立在中国各地的一座座“白宫”式建筑,包含着人们对于法治理想的追求、权力的想象、文化的认同、财富的渴望以及纯粹个人喜好等诸多复杂的因由,构成“白宫”意象的万花筒,是一个既包容吸纳、又缺乏主体性和文化认知的文化现象。这些“白宫”静默无声,却无不拥有自己的故事,也无不折射出时代的大众心理,映照着一个时代。 它们,仿佛是一座座特殊的“纪念碑”。 关于摄影师 吴国勇,1963年生于中国湖北襄阳,1992年南下定居深圳,独立摄影师。代表作品《无处安放》、《深圳村话》、《深圳河》等。他因拍摄中国各地的“共享单车坟场”现象而广为人知。曾获2018映•纪实影像优秀奖及阿尔帕资助奖、2018腾讯传媒赏“年度视觉奖”、2018澎湃新闻-眼光-湃客年度视觉奖、2019年度三影堂摄影作品奖及第六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上榜作品等,作品曾在法国、德国、俄罗斯、荷兰、韩国、柬埔寨等多地展览并被莫斯科多媒体艺术博物馆(MAMM)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