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719字,9图
阅读预计:7分钟
古代经典《爱经》在印度不是禁书,且有多个版本。
在各大书店里,《爱经》通常与社科类图书摆放在一起。
我购买的英文版是由阿南德与戴恩合作编译的。封面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此书是依据古印度典籍编译而成的爱情学,供研究人员进行学术探讨。此书销售仅限于学者和研究生,特别是研究印度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医学的人员。”
这意味着读者需要具备宗教历史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爱经》的要旨和成书年代
古代典籍《爱经》开宗明义,指出人生主要由正法、功利和欲乐三部分组成。
正法(dharma)代表着信徒的宗教义务和职责;功利(artha)指的是社会和物质财富;欲乐(kama)是通过五官所获得的快乐。
古代经典主要由经、律、论组成。“经”是纲领性典籍。古印度人以“经”的形式来研究性和情爱,说明了其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
当信徒经历了功利和欲乐层面后,才能真正理解何为正法。唯有正法主宰心灵后,才能完成解脱,这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根据印度教的教义:人生也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所侧重。
少年主要把精力放在学习知识和读经上;青年人要进入婚姻,繁衍后代,享受欲乐。
夫妻在膜拜大神的同时,还要尽可能获取物质财富。在进入老年后,就应该为解脱尘世做心理准备。
传说《爱经》是由筏磋衍那编撰而成。最早版本由生主(Prajapati)撰写,他制定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准则,共一万篇。
经过历代婆罗门学者的注释和精简后,最后由筏磋衍那浓缩为150篇,分为7章。
阿南德与戴恩编译的《爱经》
印度学专家温迪·多尼格(Wendy Doniger)对不同版本进行了勘校。
他认为《爱经》大约在公元225年至公元3世纪下半叶成书,因为书中提到了阿比拉斯和安得拉斯王朝(Abhiras and the Andhras Dynasties)。这是印度历史上两个王朝并存的时代。
也有学者认为《爱经》成书于公元5世纪。
《爱经》引用了迦梨陀娑的诗句,书中内容也折射出了当时贵族阶层的思维方式、生活情趣。唯有笈多王朝的黄金时代才造就了这种奢靡生活。
《爱经》最初刻写在棕榈叶上,串联成书。随着雕刻技能的完善,国王和贵族把《爱经》雕刻在神庙外侧。
有学者认为卡朱拉赫神庙群上的雕刻,便是《爱经》的图解。在大部分石雕中,仙女肢体的曲线带着大自然的灵动,身上的复杂配饰增加了律动感,让人感受到肉体内的喷张活力。
卡朱拉赫神庙群于1986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卡朱拉赫神庙群的外侧石雕中,还有很多男女拥抱、接吻和交媾的姿势。这些石雕体现了世俗层面的感官刺激。
神庙内部却幽暗神秘,简洁朴素。墙壁上雕刻着莲花纹。
中心位置安放着湿婆林伽。它代表着印度教的最高真实,也是生命创造与繁衍的象征。
在走进神庙后,一名教徒就是从世俗层面进入到了精神中心,也意味着生命的洗礼和再生。
生命繁衍不仅是轮回的轴心,也是人生修行的一部分。那种对生命的渴望和热情,逐渐转化成了虔诚信仰和行动。
神庙内的湿婆林伽和朝拜者
印度河文明曾经流行“大地母亲崇拜”,进而延伸为“性崇拜”,最后形成了渗透着宗教元素的性爱文化体系。
当英国的东方学家理查德·伯顿爵士在1883年翻译出版了《爱经》后,他们发现《爱经》的性心理描述竟然如此超前。
此后,欧洲学者从心理学、性学和社会学等角度来研究《爱经》,仅英译本就有20多种。
编译者之一阿南德在《爱经》序言中写道:他们编纂该书的初衷,就是让这部经典摆脱淫秽流俗的恶名,将其提升到探究知识与激情关系的严肃课题。
印裔英国作家英德拉·辛哈(Indra Sinha)在1980年翻译《爱经》时,对这部经典的要旨和意义进行了概括。
他写道:早期译本存在着对原著的误读:“《爱经》既不是夫妻枕边书,也不是神典或宗教经典。它当然也不是密宗教材。”它更接近于古代印度夫妻修行的指南。
《爱经》是古代印度夫妻的修行指南
《爱经》把性爱心理分析得细致入微。爱与生俱来,潜藏于内心,遇到合适对象和环境才会萌发出来。
男女对快乐的需求是一致的,所以夫妻之间必须平等相待。这可以增加爱的深度和甜蜜。
由阿南德与戴恩合作编译的《爱经》,共分7章36节。每章讨论一个主题,包括人生终极目的;男女的世俗之爱;婚配的必要性;门当户对的婚姻;妻子的责任;妆容功效和性爱工具等。
以当代人的道德标准来审视其中的内容,其中肯定有“不宜”成分,但这毕竟是诞生于一千年的典籍,它指导的是那个时代的男女生活。
由于体质差异,男女在性爱方面可以分为三类:少激情,中等激情,强烈激情。
性爱包括8个主题。每个主题又细化为8种,共计64式,如拱桥式、叠合式、悬挂式等。
古人的性爱方式,与今人并无多大差异。
撇开性爱技巧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幅古代印度社会的风俗画面,古代贵族的思维模式,以及遵循“正法”的方式。
很多内容颠覆了我们对古代印度婚姻的认知。例如,男女婚嫁并不一定都靠媒妁之言,也可以自由恋爱,甚至独自完成婚礼仪式。
根据《爱经》的描述,男女婚姻可以自己做主。当女子同意婚事后,男子便可以从婆罗门家里取一粒火种,点燃火堆。
男子在地上铺上草,向火焰供奉祭品,然后依据宗教仪式,与女子完婚。
在完婚后,男子可以告诉父母自己结婚的既定事实。在这种火堆面前自由缔结的婚姻,双方父母不可以否定和推翻。
向善的生活,原本就是一种修行方式。古代印度贵族的生活十分讲究,有一套程式化的生活起居模式。
早晨起床后先要漱口净身,涂抹护肤膏和香水,往眼睛里滴入洗眼液,涂抹紫色润唇膏,咀嚼槟榔香料包,佩戴好饰物,然后开始一天的生活,晚上还要吟唱颂神曲。
中世纪印度教神庙装饰着众多仙女
古代贵族女性也有一套生活标准:女性要端庄得体,平时要在脸或四肢上涂抹吉祥标志。
她们必须善于理财,懂得欣赏他人美德。她们的性行为必须源自爱情,并能从中获得快感。
女子应该对自己有清醒认识,意志坚定。她们需要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热心社交聚会和艺术,远离各种贪婪。(见第6章第1节,第207页)。
一个知书达理的女人,应该给予丈夫足够的爱,尊重丈夫的意愿,尽自己的努力照顾好家庭。
若丈夫有任何不当行为,妻子可以斥责丈夫,但不要使用过激语言。
总之,一个女子无论是来自富贵之家,还是普通家庭,或是丧偶再婚,都应该过着贞洁和谐的家庭生活。
当身心愉悦时,膜拜大神才会全神贯注,达到身心合一。
印度教神庙外面装饰奢华,里面朴素幽暗
《爱经》也讨论了社会中的同性恋现象,并认为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
具有同性恋倾向的男性,通过姿态手势表现出女性特征,甚至模仿女人的穿戴,动作如女人般温柔、胆怯和害羞。
女同性恋也有类似倾向,一方的装束和动作带有男性特征。当一方无法满足另一方的性爱需求时,也可以借助辅助工具。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寻求伴侣是大部分人的选择。爱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夫妻相处之道则需要学习。
只有掌握了沟通方式和技能,才会有爱的回报。夫妻的完美婚配,也被认为是前世的福报,从而会让人们更虔诚地修行。
本文为印度通原创作品,任何自媒体及个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转载(包括注明出处),免费平台欲获得转载许可必须获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台授权。 任何将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业推广或者宣传的行径均为严重的侵权违法行为,均按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 热文索引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